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富篇4
2019年09月15日 10:48
今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变。农村广播立足于频率定位,突出频率特色,策划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发展。以微视频、微博、微信等形式,聚合发力,融媒体传播。每期节目从“身边小事70年变化”着手,深入农村,针对农村生活环境、居住房屋、看病医疗、基础教育、农业机具、三餐饮食、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全方位采、拍,以鲜活人物和生活,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进步。
经过前期记者的一线采访,制作,终于完美收官。今天刊播的是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的致富经”《河南鹤壁:时代新青年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的致富小康路》。
导语
李利红是众多返乡创业者中的一员,2016年6月她没有留恋城市的繁华,毅然决然返回家乡自主创业,创办了鹤壁市无影山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本村独特自然环境,建立了村里的第一个土鸡养殖基地,开始了自主创业、共奔小康之路。自2017年初李利红承包荒山350余亩以来,经过考察和不断改造,逐步向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环保产业模式转变,经济效益逐渐凸显,成为带动家乡群众就业的主要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先后安置贫困户常年就业21人,季节性用工30余人,解决了乡亲们在家门口的就业问题。
鹤壁市”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
起初,在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前,乡村经济发展大部分单纯依靠原材料,经济发展单一,资源利用率不高,不仅发展效率低下,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经过大力改造,李利红建立合作社,并科学合理经营,形成了一家以土鸡饲养销售为主体,以当地绿色瓜果种植、谷物与蜂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为两翼的“民办、民管、民受益”专业化农业合作社。
鹤壁市无影山农民专业合作社
同样是养鸡,李利红却没有大规模的标准厂房和鸡舍,没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设备,有的是树成荫、草如茵的生态环境,三五成群的土鸡在半山腰的果树间奔跑嬉戏、静卧休憩。“我们采用的是种养结合、生态放养的方式,利用荒山荒坡种植苹果树、山楂树、核桃树等,不设鸡笼,就让鸡在山上、树林里跑;喂的是五谷杂粮,鸡也会自己找些草籽、虫子吃,让鸡在自然环境中长大。”
土鸡在山坡中散养
这样的养殖方式效率并不高。李利红介绍,“春秋天产蛋率60%左右,冬夏两季只有30%,而规模化养殖场的产蛋率可达95%。”因为追求自然生态,无论是捡蛋、管理等都需要更多的人工。“自动化养殖一个人能照管3万只鸡,生态养殖照管1万只鸡就要4个人,综合算下来,生态养鸡的成本要比自动化养殖高出2到3倍。”
品牌的土鸡蛋
这样看似落后的生产方式,效益并不差。“我们的土鸡蛋一盒60枚、5斤重,能卖90块钱。”李利红说,除本地市场外,他们公司的产品还在河北等多省打开了市场。
土鸡蛋礼品盒
从上世纪时候农民在家里偷偷养上五六只鸡,到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道路,再到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从“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到鸡蛋产量超过粮食产量,再到种植、养殖、加工、生态游的综合发展模式;从禽畜不会养、疫病不会治到畜牧部门免费上门指导、提供服务……70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正在悄然转变,用他们的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
目前鹤壁市无影山农民专业合作社饲养规模超过1.5万只,年出栏土公鸡2.5万只,土鸡蛋10万余公斤,在山区种植绿色瓜350余亩,种植苹果、梨、李子、核桃等果树3万余株,年总产值100余万元,年利润达10余万元。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合作社积极利用自有资源,发挥规模优势,生产基地将所有的生产原材料全部在本村及周边村落进行采购,主原料玉米平均以每吨高于市场价50元的差价进行收购,带动了当地群众的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