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花栀子
按照民政部要求,从今年5月底到8月底,郑州市民政局将联合六局办将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类似“曼哈顿社区”这样的“洋”地名很可能会改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
上午在威尼斯花园办事,下午到曼哈顿逛街。在郑州,可能不少人都有这样一天“游遍世界”的生活经历。这样的事情今后可能会逐步减少,按照民政部要求,这些以“洋”地名命名的地理位置将逐步改为中式名称。一些过分夸大住宅区、建筑物使用功能,盲目使用外语词汇,盲目追求怪诞离奇,或一定区域内存在多个地名重名的现象将会在近期整治,常见的“曼哈顿社区”、“中央特区”、“天下城”等名称已被点名要求整改。对此,一些郑州市民表示赞同:
“我觉得挺好的呀,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复兴。大幅度的复兴对我们以后新一代的接班人都有好处,文化教育嘛。”
“我比较赞成这种做法,中国语言这么丰富,还能用那些个词语?”
但也有不少已经接受了地名叫法的年轻人觉得改“洋”地名不是十分必要:
“我觉得改不改无所谓吧。”
“只要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话,其实没什么大关系。”
有的“洋”地名在一些地区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很多群众早已把它们当作地标,对于这些地名,专家认为改名过程不能“一刀切”。
对于许多城市都存在的“洋”地名,专家认为,它们是一个时代风潮的产物,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思想的反映。河南省轻工业学院教授管洲:
“‘大、洋、怪’这些地名也有一定的产生的客观的、历史的一些原因,比如说改革开放刚开始,大家打开窗户一看,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呢,很多的洋名、怪名就纷纷进入到中国的大地,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什么维也纳酒店啦、什么曼哈顿城了,其实跟咱们当地的特色、文化传统没有太多的相关,而是地产商或者企业为了顺应当时这种需求起的这种名字。”
管洲认为,整治“洋”地名这件事,反映了国家在强化文化自信方面有了新的举措,值得赞扬。但改地名这事不能“一刀切”,对于存在了很长时间的“洋”地名,或是新建建筑取名,应该区别对待:
“比如说已经有一些老旧小区、老旧公司,或者是老旧街道,怪名、洋名已经很长时间了,群众都已经认可接受了,没必要劳民伤财地全都去改,会减少浪费,也减少大家在识别上重新付出很多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