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新时尚。近期,被称为“史上最严生活垃圾分类办法”的规定已经或即将在一些试点城市展开,郑州作为全国46个重点先行先试城市之一,到底该如何打好垃圾分类这场“持久战”?系列报道《垃圾分类,让生活更美好》今天推出第五篇《垃圾分类走向何方?》。(河南台记者王艺枫采制)
在郑州市学府小区,两个小男孩提着三四袋垃圾,正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等类别投进不同的垃圾箱:
“我原来最讨厌扔垃圾,但是现在我会问妈妈有没有垃圾扔?厨房的垃圾扔这个箱子里,就可以有积分。”
根据计划,我国46个重点城市到明年底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目前《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意见征集,预计年底前颁布实施。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郑占士:
“2019年年底郑州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70%,中心城区要将近有140万户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同时回收利用率要达到30%以上。重点要抓好区级分拣中心的建设,确保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有地方存储。”
在分拣中心建成后,厨余垃圾经过脱水后焚烧发电,有害垃圾专门存储后交给有资质的企业处理,可回收物则由清运企业实现回收利用,其他垃圾则直接送往发电厂焚烧发电。
目前上海等地正在探索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对不按要求投放的还将进行罚款,郑州是否也要采取相关措施?郑占士说,郑州的当务之急是,要先让广大市民知道垃圾分几类、怎么分,在大家逐渐养成习惯后再由粗放型转为更精细化的管理:
“郑州市现在正在编印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读本,年底之前所有的学校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重点是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要搞好分类教育,要从小孩培养分类的习惯,同时通过小孩带动家庭、社区、整个社会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除了要有前端的分,后端的处理同样重要。据统计,郑州四环以内的垃圾日产量已达到2万吨左右,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绿踪垃圾分类项目负责人匡洁说:
“我们现有的后端垃圾处理的设施其实都是一种过饱和的状态,政府要从产业支持上入手,加快静脉产业园的建设,要把好关,把过硬的相关产业吸纳进来,真正为垃圾分类能够撑住台,我们的垃圾里有什么,产业园里就要有配套的再生资源产业。”
根据规划,到 2020 年,我省要布局建设一批工艺技术水平一流、协同处置效应明显、生态环境友好的静脉产业园,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模式,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省发改委主任何雄:
“静脉产业园的建设选址要科学,要有利于各种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对垃圾的收储、焚烧处理,包括后期的残渣残液要全过程地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进行监控,而且结果要通过公示的方式让人民群众看得见。”
匡洁说,垃圾分类,人人都要参与。我国虽然早在2000年就提出过生活垃圾分类,但都流于形式,实践证明,要打赢垃圾分类持久战,除了教育,强制性的政策应加快出台:
“要建立一个高规格的垃圾管理委员会,便于协调社会资源,协同各方力量,为我们的政策机制落实保驾护航。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因地制宜,要政企民三方联手,各自发挥优势,在这个问题上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郑州市的垃圾分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