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潘语怡、濮阳台记者袁鑫报道:
从龙碑到龙雕塑,从博物馆再到“龙文化”杂技文化产业园,沿着城市的中轴线,濮阳文化传承浸润百姓生活,也推动城市发展,目前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推出系列报道《壮丽七十年 地标篇》,9月6日播出《濮阳,地标变迁下的不变传承》。
30多年前,濮阳发掘出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蚌壳龙,“中华龙乡”“华夏龙都”成为濮阳市的重要名片。在濮阳县城西南角有一座高大龙碑,碑身镶砌的浮雕,记述着“中华龙源”等濮阳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随着离开老城建新城,2005年濮阳在城市中轴线南端建设的中心广场(2012年更名为“龙城广场”)上,一座龙雕塑落成了,经常有孩子在斜坡上用各种字体撰写着龙字。
资深媒体人胡新会:
(出录音)“濮阳的文化传承离不开龙这一主题,而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还需要有标志性的地标建筑来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龙的地标啊,就体现了濮阳龙的精神、龙的风貌。现在咱们中心广场眼前这座龙的传人雕塑就是咱们龙乡最好的一个见证。”
(出博物馆讲解现场)
沿着濮阳的中轴线——开州路,由南向北行驶,行至黄河路,可以看到濮阳2011年建成的另一个地标建筑——濮阳市文化艺术中心。濮阳市博物馆馆长赵红说,濮阳市博物馆是这个中心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馆区8000平米的陈展,除了基本历史陈列外,还有龙脉龙韵、红色濮阳等6大主题展厅,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出录音)“咱的馆藏特色是书画,特色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孩子来到博物馆以后,通过走进博物馆画文物,再讲文物背后的故事,你比如说移动博物馆进校园,手工、剪纸历史文化的传承,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沿着开州路一路向北,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映入眼帘。在这里,文化软实力变成了产业硬支撑。建在濮阳城市中轴线上的水秀国际大剧场,又名水秀龙珠馆,2013年完工的它是濮阳人们新的地标打卡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行倒计时,5、4、3、2、1,启动,压低混播)
一名为《水秀-龙石》的杂技剧目,今年6月28日晚在国际大剧院公演。截至目前,水秀已公演1500多场,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成为濮阳开展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
地标随时代变化,但濮阳的文化传承始终不变。2015年,濮阳市提出打造人文精神弘扬基地、打造非遗传承保护基地,以此推动濮阳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濮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董玉清说,现在市里又制定了2016-2018年的濮阳城市文化融入行动计划,通过龙湖、龙山等新地标的规划建设,将城市文化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之中:
(出录音)“我们一代一代的建设者融入了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的理念。你可以看到,包括示范区新区建设里面,有很多历史名人的雕塑,包括论语广场孔子的雕塑,包括石雕的书卷,还有一些先贤的塑像,总的想法是让城市更有文化,让我们的文化给我们的市民给我们的生活贯通地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