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热点文章
“新时代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淅川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守好“大水缸 ”端牢“绿饭碗”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守好“大水缸 ”,端牢“绿饭碗” ,走出一条地方特色致富路。
春节刚过,淅川上集镇封子山村民武建刚一边听着一曲熟悉的豫剧《朝阳沟》选段,一边在地里忙活着。放眼望去,山上小树密布,这里曾经是武建刚投资二百多万元建立的养鸡场,效益好时年收入四十多万元,2014年,却因核心水源地保护禁令被叫停。“当时一关闭心里很伤心了,贷款投资这么大,利息一年十几万,用啥还?”村民武建刚对记者说。
淅川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为了呵护好南水北调这个大水缸,淅川先后关停380多家企业、取缔五万多个养鱼网箱、五百多家养殖场,上万人一下子丢了饭碗。县委书记卢捍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我们也感觉身上有一种沉甸甸的,内心也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我们还得走出去,去寻找新的路径,因为水质的保护,必须得绿色发展。”
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协调下,快六十岁的武建刚决定成立合作社,摸爬滚打学习种植技术,在养鸡场原地种了十几种苗木,享受到政府的贴息贷款,现在收益很不错。老武说:“美化环境,还有经济价值,每年收入二三十万块钱。”
除了像武建刚这样的苗木种植销售销产业,淅川还鼓励重点发展香菇产业,种植香菇没有污染,又能在短期内迅速增加收入,西簧乡村民李青洲就是其中受益者。2011年他因为一次意外,浑身烧伤达85%,一度陷入贫困,后来开始学种香菇,种一万袋香菇政府补贴五千元,现在李青洲已经种了一万两千袋香菇,去年摘掉了贫困帽子。李青洲给记者算了收入帐:“净利润一万多袋大概就在三万多块钱,碰到价钱好的话能达到四万多块钱,脱贫靠自己,得好好努力。”
除此之外,淅川还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等生态产业50多万亩,全县贫困户70%以上的收入来自生态产业,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全县群众端牢“绿饭碗”。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与治理面源污染保护水质相结合,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让我们的群众也得到发展,也能致富。”
(南阳电台见习记者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