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例、第二例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华中阜外成功实施

2019年04月17日 09:07 来源: 955健康说

WhXgvhU2..jpg.jpg

4月10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高传玉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我省首例及第二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这种新型心脏支架可在术后三年内降解,让很多患者充满心理障碍的金属支架终身携带问题被破解,心脏支架也能被人体吸收了。

9vpK85x6..jpg.jpg

首例手术由高传玉教授团队的李牧蔚主任医师、饶立新主任医师负责实施。患者是年仅30岁的于先生。正值青壮年的他,在这次入院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和冠心病,这种他印象里的“老年病”有什么关系。

两年前,家住漯河的于先生发现,自己偶尔会在闷热的午夜醒来,心里有些发慌。有时候会觉得有些闷,马上打开空调或是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就会缓解。他也没把这当回事。今年年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多了个新毛病,以前凌晨的心慌,发闷,最近变成了早晨起床的胸口疼。每次疼痛持续一二十秒,缓解后又会反复四五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天,这下他也知道自己是病了,赶紧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本以为自己是胃病或者食道问题的他,被分诊指引去了心内科。于是,于先生的冠心病终于被发现了。

在当地医院进行了造影检查后,于先生被发现冠脉重度狭窄,药物治疗后,病情好像并未减轻。没过几天,于先生晨起的胸口疼痛反而加重了。这下,他连忙和家人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入住冠心病二病区。经检查,于先生的冠状动脉多处病变,近段狭窄80%—90%,中段弥漫性长病变,狭窄80%—90%,需要植入支架。

于先生和家人一时间无法接受病情的严重程度,年纪轻轻就需要在身体里植入金属支架,他们心存恐惧。此时,高传玉教授、李牧蔚主任想到了一种“新材料”—2019年初,刚刚由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国产第一款生物可吸收支架。

据悉,目前临床99.9%的患者使用的是第三代金属药物支架。它的主要材料是钴铬合金、不锈钢。这些材料的支撑性能、柔顺性比较好,可以把血管的狭窄支撑起来,同时能释放抗增殖药物,防止支架里面堵塞,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金属药物支架仍不是最完美的支架,在极个别患者身上出现过一些远期临床隐患。经过国内外多年的研究,生物可吸收支架应运而生。高传玉教授团队一直关注着这种新型的可吸收支架,也经过多次实验研究证实其可用性。

这种新型支架在植入人体后,经过血运重建、支架降解吸收和血管修复三个阶段,在三年内,整个支架就可以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体内不再有异物,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也得到恢复,实现血管再造的目标。这一优势,也许可以给予年轻患者未来更多的选择。

在了解了这种新型可吸收支架后,于先生和家人十分期待并决定尝试。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血管狭窄的情况,以及判断支架具体施放的位置,在植入支架前,李牧蔚主任先用OCT(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血管内部查看血栓和斑块的情况。与传统的影像技术相比,高分辨率OCT可更加清晰地显示病变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医生开展支架植入。在确定准确的狭窄位置后,李牧蔚主任操作导丝,将生物可吸收支架精准输送到病变部位,进行施放。

李牧蔚主任介绍:“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支架植入后的位置和效果,我们选择在手术后再次进行OCT检查,影像显示,没有支架的贴壁不良和明显的膨胀不良等情况,而且患者的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状态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这就说明支架植入成功。这也是河南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成功植入!”

hzcRsqEh..jpg.jpg

当天,高传玉教授团队又成功完成了第二例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植入。57岁的患者陈先生很注意健康,热爱运动,但最近,他忽然发现活动过后胸闷。到医院检查后发现,陈先生的肺部没有问题,反而是右冠状动脉堵塞了90%。没事还爱打打篮球的陈先生对自己的病情有些不能接受。同样,他和家人也对在心脏里植入金属支架有些抗拒。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高传玉教授发现陈先生的情况符合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适用范围。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了这一新型支架后,陈先生和家人一致同意使用生物可吸收支架。

8NTdWENc..jpg.jpg

4月10日,高传玉教授和齐大屯博士为陈先生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手术后送回病房时,他的脸色就十分红润了,不像手术前,这一对比,我都能看出来他以前的身体确实是不对劲了。”陈先生的妻子高兴地说。

S8zNDC0D..jpg.jpg

高传玉教授和齐大屯博士进行可吸收支架植入


·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