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评论《提升气象助农水平 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11月28日 23:12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河南台记者王发艳 通讯员: 王建忠 杨春霖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加大科技手段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力度,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探索走出了一条气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秋分时节已过,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仍然弥漫着淡淡的桂花的香气。这两天,记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绿油油的油茶树,沿着蜿蜒的浅山丘陵上下起伏,饱满的油茶果与含苞的油茶花缀满枝头,清香四溢。站在油茶园一处制高点上,极目远望,万亩油茶绵延于山峦之间摇曳生姿,远山薄雾轻绕,似有叮当牛铃伴着轻语踏歌而来。
这片油茶基地,凝聚了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创办人、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世法2008年返乡创业以来的所有心血。回忆起习总书记来调研油茶生产当天的情景,陈世法依然激动不已:
“我们在产业上,还要加大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做康养、旅游、观光,把这块周边的老百姓带动起来,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现在在总书记的要求下,我们要加把劲干。”
在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油茶挂果情况地块不足500米远,白色栅栏围起来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矗立在苍山绿水间,时时刻刻监测着这里的风云变幻。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研发部经理袁茂春介绍,科学种植离不开气象科技的支持,油茶生产周期长达15个月,其间很多个重要的生产节点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现在我们不用出油茶园,就能通过电视显示屏,得到最新的气象数据和最新、最权威的天气预报信息,油茶树的生长、开花、授粉、结果、晾晒等各个生产环节,可以依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安排。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这是当地农民盛传的一句谚语。目前,司马光油茶园覆盖了8个乡镇,建有9个基地,已带动390户贫困户增收,安置2000多名周边群众就业。69岁的光山县卢河村村民李仍提,在油茶园已经工作5年多了,他说,这个月工资到手能有四千块:
“他嫁接茶苗叫我来培训,一年挣四万多,挺不错。想都没想到,我老两口吃不完、花不完,生活有保障了。”
光山县种植油茶的历史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2008年,光山县气象局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油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为油茶种植项目顺利落地光山提供了科学依据。光山县气象局局长王作相说,通过近十年来的研究,气象部门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油茶生产气象服务方案:
“2017年7月1日,司马光油茶园正式破土动工建设时,县气象局将一座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建在万亩油茶树中间。2018年年底,随着光山县智慧气象信息服务网络的不断推进,气象服务终端又进驻到了油茶园。”
2019年2月,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光山县气象局的一份大雪预警信息飞快地传送到了油茶基地,气象服务工作人员及时与油茶基地联系,滚动发送预报预警信息,指导油茶种植园区提前采取措施为油茶树进行保温处理,确保油茶树安全度过低温冻害。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研发部经理袁茂春:
“油茶树最害怕的就是突如其来的冻害,如果不提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冻害将直接造成油茶的坐果情况。2018年采摘期,我们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有效地避开了阴雨天气,油茶籽的晾晒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2019年入春以来,光山县降水偏少。特别是进入七月份后,降水量仅有22.5毫米,同期相比偏少90%,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这个时期正值油茶进入膨果阶段,干旱将严重影响到油茶的出油率,一旦遇到高温、干旱,就会出现“七月干球,八月干果”的现象。为此,光山县气象局把人工增雨作业点布置在油茶园不远的村上。光山县气象局局长王作相:
“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在6到8月份期间,先后5次人工增雨作业,累计降雨量达309毫米,有效缓解了旱情,保障了油茶树的成长。近期,我县还将在油茶园附近建立人工增雨作业点。”
光山县位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在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忠阳说,光山县气象局主动与茶农对接,根据油茶的生长特点,开展定制式服务,把气象服务工作落到农业增收的实处,也落在农民增收的实惠中:
“定制式服务能够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有效供给,基层的气象局通过技术的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发挥了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趋利避害两方面的作用,使生产一线的茶农,能够及时地获取油茶的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通过这样的一个服务,茶农可以有效地开展田间的管理,这样就进一步提升气象对优势农业产业生产的保驾护航作用。县气象局能够把板直的气象服务工作落到农业增收的实处,也落在农民增收的实惠中,同时也落在了国家的乡村振兴这样一个大的战略中,在这方面可以说走出了一条气象助力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路子,使油茶成为了革命老区人民奔往美好生活一个幸福茶。同时,这项工作也是落实我省与中央气象局省部合作共建,气象保障乡村振兴示范省的一次生动有效的实践。”
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是广袤农村,气象为农服务实践的主战场也在基层和一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落脚点是农民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是农民增收,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够卖得出,卖上好价钱,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提升品质,突出“优”字,这就需要更精细的农业气候区划和气候品质评价作为技术支撑和保障。目前,河南农业气象基础业务能力不断完善,建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468个,生态与农田小气候和农作物实景观测站86个。农用天气预报空间尺度由县级精细到乡镇级,预报时效由1天延长到5天。农业气象服务智慧化水平逐步提高,“河南省一体化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系统”、气象博士(三农版)APP投入业务应用。
作为农业大省,气象助力乡村振兴还必须在助力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目前,河南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建成54个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固定炮站”,实现全省10万亩方以上高标准粮田固定炮站全覆盖,年均增加降水15亿立方米,防雹保护面积1.5万平方公里。河南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处长杨国锋:
“在产粮大县推进了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十万亩方的全覆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气象观测设施,气象信息服务站,还有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炮站建设,都是为老百姓农业生产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许昌长葛市石象镇刘沙沃村高标准粮田示范园区里,麦苗露尖,绿意乍现。园区内配备了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对农田环境气象要素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对小麦生长状况进行实景观测。根据采集的气象、土壤等参数变化情况,气象科技人员提出生产建议,相关信息在手机上就能查看,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小麦生长情况、科学管理麦田。在鹤壁浚县,农田里的小气候监测系统能将温度、湿度、土壤墒情信息实时上传汇入大数据库,供农业专家们随时进行分析,种植上有任何问题,都会有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技术人员魏庆伟:
“主要是通过对大田里面作物长势、土壤墒情,提出一些当前农业生产管理建议。”
按照 “有标准规范、有自动观测、有系统平台、有精细产品、有直通服务、有服务效益”的“六有”目标,目前河南已完成5万亩方以上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南阳社旗县盛康家庭农场的高标准粮田万亩示范方里,2017年就实现了标准化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农场主戚秋阳:
“它就是下一步,连气象整个信息,还有田间的一些观测,病虫害的观测都在里面,这个是最先进的。”
弹指一挥间,以犁、耙、水车等为主的农业生产重要农具,如今已成为博物馆的陈列品;“面朝土、背朝天”的田间耕作场景,渐行渐远;口耳相传的“看天种地”经验已不再是“金科玉律”,取而代之的是农民手指尖在触摸屏上轻轻一点,天气信息和农事建议即可尽收眼底。在家看大屏、出门看手机,智慧气象让手机成为现代农民的“新农具”。粮食生产已由“靠天吃饭”向“靠科技发展”、由“藏粮于仓”向“藏粮于技”转变。河南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处长杨国锋:
“它这服务更有针对性,比如旱情、墒情、苗情监测还有病虫害相关气象灾害监测,实时监测。”
在河南,先进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成果,不断突破人们对农业的想象,引领农业进行深刻变革。近年来,依托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河南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功能先进、响应及时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警业务体系,全省农村建成26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达100%。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不断强化,乡村气象信息员覆盖率达100%,村屯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92%。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基本健全,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气象防灾减灾组织协调机构,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防御规划,96%的县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杨国锋:
“特别是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还是有很多薄弱环节,有一些风险隐患点,比如说,预警信息的接收,灾害的敏感点啊,一些山洪地质灾害的敏感区域,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观测设施、预警信息接收设施的建设,把灾害的预警信息及时地、点对点地传达到特定人群,提高他们自身的防范能力。”
今年7月16日,中国气象局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共建“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示范省”合作协议,为河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加坚实的气象保障。共建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示范省是气象部门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实际行动,把气象高质量发展融入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中,把增强气象服务有效供给融入促进农村经济振兴之中,把防范化解气象灾害风险融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之中,把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融入助力精准扶贫之中,把气象科技创新融入河南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之中,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廷银说,在农业生产中,讲究“顺天时,量地力”, 就是说,根据周围自然气候的特点,做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起这些有利的气候特点,种植适合的经济农作物才能真正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服务:
“现在,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展起来的新业态,也在不断刷新气象服务需求。所以,我们气象服务也必须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加大气象为农服务的工作力度,实现气象服务的转型升级,不断创新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手段和服务模式,切实将气象服务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生态文明、农村综合防灾减灾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