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太山庙乡杨六 双手“走”出幸福路
2019年12月04日 16:27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站
记者孙喜增 通讯员徐培
12月4日上午,走进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乡罗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六家时,杨六正在用修鞋机给一农民缝修大提包。问他能挣多少钱,他笑呵呵地说:“收他五块钱。每天能挣一块(钱)赚一块,总比没有收入强。”
杨六的水泥平房位于罗沟村S231路边,他用一个货柜做隔断,房子一部分做生意用,一部分生活用。货柜上摆着摩托车机油、自行车内胎等物品,墙壁上安有空调机,自来水接进了住室和厨房。杨六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天地里,有修鞋、修车活了就在家做,没有活时就走村入庄卖蔬菜。偶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双手握着小板凳在门前晒晒太阳,散散“步”。
今年69岁的杨六,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个残疾,双腿萎缩弯曲走不成路,自小用两手握着两个小板凳“走”路。因为在家排行第六,当时村登记户口时,把他姓名填写为“杨六”,至今他的姓名仍为“杨六”。按他的说法“姓名是个代号,俺姊妹几个都有大名,我这个小名(绰号)叫的时间长了,也当大名用了,杨六这个名字在俺这里很有名气哩。”
杨六的名气大是因为杨六身残志不残。上世纪生产队挣工分时,壮劳力每天挣十分,他凭着敏捷的身手放猪、放牛能挣八分。“别看我残疾,我的身手不亚于正常人”。回忆往事,杨六仿佛回到了从前。尽管也不少挣工分,但生产队经济收入低,难以解决温饱问题。1984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到户后,杨六种地困难,他学会了修鞋、修拉锁、修自行车等手艺,每天坐在路边挣钱。“修鞋找杨六,修车找杨六”成了本村农民的口头语。20年前,他用积攒下的钱买了一辆残疾人自行车改装后,到20里外的市场上批发蔬菜贩卖蔬菜。“这一二十年我用自己挣的钱换了三辆车,原来用的车是用手绞动的,费力,现在是用汽油做动力的。光景一年一年比好,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和政府哟”。一提到现在的光景,杨六的脸上写满了感激。
“我的好光景真正是从当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始的”。杨六说。“政府给我建了新房子,上级考虑到我的小生意,特意把房子建到了公路边,方便我生产生活。当上五保贫困户后,我享受到了危房改造、七改一增、到户增收、光伏扶贫等政策,生活各方面都有保障。我修鞋、卖菜挣个零花钱,生活真的很好,我很知足,感谢党的好政策。人们都说父母亲,要我说还是党和政府亲!”
“我总认为,人生在世得有志气,得干活。有党的好政策,我要用我的双手‘走’出幸福路”。杨六对前景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