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插翅助农富”之《葡萄篇》

2019年09月25日 10:30 来源:河南农村广播

今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变。农村广播立足于频率定位,突出频率特色,策划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发展。以微视频、微博、微信等形式,聚合发力,融媒体传播。每期节目从“身边小事70年变化”着手,深入农村,针对农村生活环境、居住房屋、看病医疗、基础教育、农业机具、三餐饮食、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全方位采、拍,以鲜活人物和生活,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进步。

  经过前期记者的一线采访,制作,终于完美收官。今天刊播的是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技插翅助农富”之《葡萄篇》

童话故事里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可是很久以前,不少人吃到了葡萄也说葡萄是酸的,从酸涩的葡萄到如今各种美味的葡萄,小葡萄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点击视频观看 《葡萄70年变化与发展》

视频采制 | 小凡 东亮 张裕

01
酸葡萄也是甜回忆
欧军战,出生在农村,在郑州打拼多年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当他在城市终于小有成就时,发现自己喜欢的还是农业。
能不能做些什么来反哺一线的农民?6年前,他在郑州近郊做起了葡萄农场,把老家农村的父母、哥嫂、侄子亲朋好友都接来一起经营农场。

郑州梦田葡萄农场主欧军战

70后的欧军战,第一次吃葡萄还是在中学暑假时,母亲从集市上买了一串葡萄,那时的葡萄比较稀罕,吃起来酸中带着一点甜,记忆中更多是酸。
欧军战的父亲,今年75岁。人生40多岁时他第一次吃到葡萄。欧爷爷说,那时葡萄吃着挺酸,但是在80年代能吃到葡萄,他当时非常知足。

欧军战的父亲

02
小葡萄的“快成长
刘三军,葡萄育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郑州果树所葡萄遗传育种课题组组长,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西及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站长。长期从事葡萄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葡萄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葡萄生物技术研究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刘三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也是我国葡萄发展的一个新起点。1978年以来,我国葡萄产业蒸蒸日上,每一次葡萄发展高潮都是以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来带动葡萄产业发展。
1982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巨峰葡萄这一品种。到目前为止,巨峰在我国栽培面积依然很大。以巨峰为代表一批品种的引进,带动了新中国葡萄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从1995年开始,以红提为代表的一批品种引发了我国葡萄生产的第二次发展高潮。以夏黑为代表的一批品种,从2005年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以来,以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甜美蓝宝石为代表的一批品种再次将葡萄推向新的发展高潮。
1978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只有38万亩,产量仅有17万吨。2018年统计结果显示,全国葡萄栽培面积达1259万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366万吨。据估算,我国人均葡萄占有量10.7公斤,是2002年人均葡萄占有量的四倍。
03
为了舌尖上的葡萄
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大家对葡萄色泽、口感、香型、外观等方面又有了更多追求。有人偏爱绿色或红色、紫色或蓝色,有人钟情于手指状或椭圆、或大或小,有人青睐偏酸或偏甜或不甜,有人倾心于玫瑰花香或清淡,有人追求硬肉或绵软……而小葡萄环肥燕瘦,尽显万种风情,怕是要让1000个人心里住着1000种葡萄。
有人爽朗大气,有人温婉柔美。在欧军战眼里,不同品种的葡萄,风味更像不同人的个性,“金手指”有着牛奶的香气,“醉金香”蕴含茉莉花香,“夏黑”的果香是那么的“耿直”,“阳光玫瑰”让人沉醉于其浓郁的玫瑰清香味。

作为葡萄遗传育种专家,“吃”葡萄是刘三军几十年来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他每天都要“吃”很多种葡萄,平均每天要品尝30多个品种,最多的一次,一天品尝了上百个品种。
在我们节目录制中,刘老师总是在“吃”葡萄,熟的或半熟的,果肉、果皮、葡萄籽都吃下去,果肉硬度、糖度、含酸量、香味等一并品味。多年的“吃”葡萄经验,刘老师的舌头灵敏的像测糖仪一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培育出各具风味的葡萄新品种和新品系,我国的葡萄育种工作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而品种选育与国家重视保护种质资源密不可分。
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资源圃,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资源圃里保存的葡萄品种有1480多个。按照成熟期分有早熟、中熟以及晚熟品种。按照用途分,有鲜食葡萄、酿酒葡萄、制汁葡萄、制干儿葡萄、野生种和半栽培种,仅酿酒葡萄的品种就有800多个。

国家种质资源(郑州)葡萄圃一角

该葡萄资源圃先后向国内各地的科研和生产单位提供优良种质资源和品种,引种次数超过7万份次,辐射面积300多万亩,技术培训13万人次(2017年郑果所数据),为我国葡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葡萄健康发展、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刘三军介绍,目前,我国生产上主要利用的品种有30到50个品种。郑州葡萄资源圃里有生产上利用的品种,还有科研上、生产上需要改良利用的品种,也是亚洲最大的一个葡萄资源保存圃,保存葡萄品种最多。
一颗小葡萄入口只需要几秒,一株葡萄树的成熟需要等待一年或更久。而过去,传统的杂交育种,一个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和审定就需要花费数年时间。也正是无数育种家数十年不懈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舌尖上风情万种的葡萄。

随着科技进步和手段的多样化,我国葡萄育种者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新优品种。郑州果树所从2000年开始做葡萄的分子辅助育种,常规育种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大大加快了葡萄育种进程。而今后,基因组合育种技术会更便捷的选育更好品种。
04
小葡萄的“华丽转身”
葡萄产量高了,品种丰富了,市场对种植生产又有了新要求,打造“优质、精品、绿色”葡萄成为引领新农人的风向标,品种是主导,而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更是保障。

欧军战的农场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农场。全新的种植理念和技术,起初让从农村来的亲人们非常不理解。就拿疏果来说,家人修剪之后,欧军战亲自拿起剪刀又剪一遍,面对地下密密麻麻被欧军战剪掉的葡萄粒,欧军战的老父亲非常生气,家人们也都不理解,一半多好好的果子就这样白白浪费,被疏掉的果子就有四分之三,剩下的果子还能有多少收入呢?
在生产中,同样的葡萄,不同的方法种出来就不一样,市场价格也有差别。在生产上,刘三军强调首先要提高葡萄果品质量;第二提高综合的栽培效益。质量高了,价格上来了,亩产效益也提高了;第三是提高生产者的绝对收入。

梦田葡萄农场一角

8月,在欧军战农场的阳光玫瑰葡萄地里,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一株葡萄树上的葡萄串就有七八十串,每串的重量基本在一斤二两到一斤半,一株树至少一百斤的葡萄,按40块钱一斤的保守价格计算,一棵阳光玫瑰葡萄的产值就高达4000多块钱。
一株树都有如此高的价格,这让农村种地的老父亲和亲朋们很难想象。而今,每到葡萄成熟时,来农场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新的农业技术让小葡萄“华丽转身”,走向精品优质葡萄,也鼓起了果农的钱包。
科技成为农业的翅膀,让小葡萄的产值一次次实现飞跃。农业能够创造这么高的产值,能够被市场认可,这是农业人的荣耀与自信。

科技惠农、政策惠农,改革开放以来,葡萄发展速度特别快。种植小葡萄,走致富大道。葡萄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新疆葡萄产区、环渤海湾产区、黄土高原产区、黄河故道产区、长三角珠三角产区、东北产区等几大葡萄主要栽培区,小葡萄也逐步走向大产业。

8月17日,梦田葡萄农场今秋首串阳光玫瑰葡萄拍卖出5000元的高价,葡萄拍卖款和当天农场的收入全部捐赠给了“郑州老战士之家”。欧军战说,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甜蜜,要将改革开放和平幸福生活的甜蜜送给老战士。

今天的中国,葡萄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栽培面积全球第二位,葡萄酒生产也进入了世界的前十名。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
70年,人民从饥寒交迫到丰衣足食,小葡萄从酸涩到各具风味的甜蜜,人们尽情享受着今天葡萄般甜蜜的生活。
70年,人们没有忘记为了新中国成立、为了人民和平生活浴血奋战的老战士……

作者:樊德祥 申东亮 张煜  夏欣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


关注身边发生的事 河南人自己的APP

新闻推荐

农村广播 2019-09-25
农村广播 2019-09-25
农村广播 2019-09-25
农村广播 2019-09-24
农村广播 2019-09-24
农村广播 2019-09-24
农村广播 2019-09-24
农村广播 2019-09-24
农村广播 2019-09-24
习近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