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技篇2

2019年09月24日 12:33 来源:河南农村广播

今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变。农村广播立足于频率定位,突出频率特色,策划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发展。以微视频、微博、微信等形式,聚合发力,融媒体传播。每期节目从“身边小事70年变化”着手,深入农村,针对农村生活环境、居住房屋、看病医疗、基础教育、农业机具、三餐饮食、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全方位采、拍,以鲜活人物和生活,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进步。

  经过前期记者的一线采访,制作,终于完美收官。今天刊播的是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技插翅助农富”之《肥料篇》。

01
科技小院
村里来了大学生

7月8日,学校已经放暑假。新乡科技小院农大的学生们像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穿梭在田间地头。
叶优良,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组成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科技小院发起人,今天他也和学生们一起坐着三轮车到地头。

“眼前的玉米地,用了什么肥料?用了多少?啥含量?什么时候浇水施肥。”科技小院的学生们都了如指掌。
用农户的话说,“这些学生娃去地的次数比他们自己都要多”。老话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一群学生娃反倒给种了几十年地的农民讲课教种地,农户会坐下来耐心听吗?科技小院学生任宁说,最近一场培训晚上11点农户还不愿意散去,一直问问题。有时邻村的村民也会跑来问问题。
是纸上谈兵的理论派?还是庄稼地里的“小诸葛”。庄稼出问题了,他们真能解决吗?

说实话,吴姐刚开始也不相信,觉得他们太年轻。起初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吴姐枯萎不长的葡萄苗被小院的同学们不仅救活了,还一天天健壮起来。赵叔以前不知道土壤缺啥肥,小院学生来了,土壤有了测试,上肥料也放心了。梁姐家的花生之前大大小小,苗子不匀称,小院学生们指导后,花生长势渐好。这样的例子在新乡、在禹州、在临颍还有很多……

新乡科技小院,是河南的第6家小院。自2012年以来,叶教授先后在禹州、临颍、杞县、长葛等地依托河南农大,建立了以大学生和研究生扎根农村为主体,以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栽培等农业技术为载体的集科研、教学、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小院。技术服务的下沉,既培养了学生,又把国家的科学施肥技术、种植技术能够加大普及,使农民节本增产增收。

02
化肥之功不可没
听爷爷讲过去施肥的事儿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化肥工业基础薄弱。“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过去,树叶、绿草、人蓄粪便都是庄稼人眼里的宝贝。

王府庄村︱赵庆启 68

小时候,树叶、绿草、人蓄粪便都是好肥料。特别路边,都抢着拾牲畜粪便。

王府庄村︱赵连如 73

小时候放学回来,经常拾粪。堆到家里厕所里头,集中起来往地里施肥。

河南农村广播听众︱山西运城老杨 55

80年代之初,虽然有了化肥供应,但是量很少,农民用肥也特别珍惜,用肥料就像炒菜用的调料一样,一亩地用量非常少。

▲ 新乡王府庄村︱赵连如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复合肥迅速发展,专用肥、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新型功能肥等,种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功能也越来越多元。
赵庆启说,化肥开始是氨水,以后有了碳铵、尿素、二铵。像尿素上到地里增产效果特别明显。大家都对化肥非常感兴趣,越上越多,产量也是猛增。过去小麦二三百斤都是好的,现在已经突破千斤,玉米1500斤以上都有。

▲ 新乡王府庄村︱赵庆启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的普遍施用,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高。化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功不可没。
03
农业绿色发展
让化肥“瘦”下来

化肥多了,产量高了,于是“多施肥多增产”“水大肥勤不用问人”一度成为农民的施肥指南,然而每一块土地地力肥瘦并不相同。
临颍科技小院示范户、汇众基业农业公司总经理助理贾清立介绍,他们针对当地种植大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土地作物的用肥做到“私人订制”。通过近三年的推广,农户化肥使用量比前些年传统的使用量要减少25%左右。

▲ 临颍 ︱贾清立

漯河市红薯产业示范区基地技术工人游明山说,过去施肥、浇水、打药忙的团团转,如今只需要拧开开关,水、肥、药都可以顺着滴灌带渗到红薯根部,比以前省了好多人工,也大大减少了肥料的浪费、利用率高,效果还要好。

▲ 漯河︱游明山

开封硕之果火龙果种植基地,“稻壳、玉米芯、羊粪、牛粪” 胡百胜仍然拿他们当宝贝,高温发酵后的有机肥,让土壤更疏松更肥沃,“南果北移”的火龙果种植更加红红火火。

▲ 开封︱胡百胜

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日益受到种植者的重视,减少肥料浪费、提高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都在降低肥料用量。“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让化肥“瘦”下来,让果品又有了“儿时的味道”。

▲ 河南农业大学︱叶优良教授

70年来,我国化肥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农业生产中肥料种类、施肥方式、施肥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从追求产量向既要产量,还要品质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肥料在以前发生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将来还会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樊德祥申东亮夏欣 张煜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


关注身边发生的事 河南人自己的APP

新闻推荐

习近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农村广播 2019-09-24
农村广播 2019-09-24
农村广播 2019-09-24
【民生实事看进度】推进农村电网改造
【出彩新答卷】保护黄河 润泽中原
农村广播 2019-09-24
农村广播 2019-09-24
农村广播 2019-09-24
农村广播 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