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潘语怡
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计划遴选2000个左右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我省将上报70所学校作为候选。记者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是我省中小学校的必修课。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但现代快节的背景下,很多传统文化典籍被锁入故纸堆无人问津。弘扬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早在2017年,我省各中小学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在郑州纬一路小学,孩子们朗朗诵读声回响校园。一些学生告诉记者:“觉得以前我对人处事有点急躁吧,现在慢慢安静下来了,觉得经典给了我很多帮助。”
在郑州七中初中部操场里,太乙拳音乐声中,爷爷奶奶辈的教练们行云流水的表演马上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太乙拳传习所教练顾鹏说,作为郑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该让孩子们所认识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太乙拳属于中华传统武术套路之一,同时还是一种体育运动,学生来学的话首先能够强身健体,另外还能静心减压。”
按照国家要求,中小学的美育课程的开课率要达到100%。同时,学校要加强传承项目课堂教学,将传承项目纳入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传承项目艺术实践活动,建立多种类型的传承项目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和工作坊,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效果。
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齐开好,需要师资队伍和场地设施保障。专家建议,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保障学生们的课程质量。
教育部要求,各个中小学校要按照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美育教师,满足美育教学基本需求,建立相对稳定的传承项目专兼职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但在采访中,有不少老师提出,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目前存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郑州一小学教师:“师资,我们肯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师资配备,专业的老师来引领。”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李军超介绍,近几年来,北京市高校、社会力量参与了中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减轻学校资金负担,保障学生的课程需求:“它这种公共品属性比较明确,对于公共品的投入、责无旁贷第一责任就是政府,以前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学校自身来弥补财政不足,其实是缺钱,它需要那个钱。转移支付,必须以制度形式固话下来会更好。”
记者也了解到,我省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用书,小学6册、初中3册,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等单位共同编写出版。同时我省要求,中小学校要选配具有一定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的在职教师,通过培训后转岗从事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或兼职承担教学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