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记者黄松旭、朱圣宇、许昌台记者卢光宇
近年来,一代代钧瓷传承人本着对钧瓷一抹红彩的痴迷,致力开拓现代柴烧钧瓷工艺的新天地,演绎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个明代的作品三足益兽炉,像这种炉我觉得这种是一个效果,如果烧咱家那种铜绿釉,效果更像青铜器那种效果……”
在许昌禹州神垕镇晋家钧瓷艺术馆,今年55岁的晋家钧窑总经理晋晓瞳和和40岁的妹妹又是徒弟的晋晓红,正在探讨刚刚烧制完成的三足益兽炉造型、釉色情况。出身钧瓷世家的晋晓瞳,14岁起,就在自家简陋的小院里捣鼓“一把泥的活儿”,年幼的晋晓红时常打打下手。
晋晓瞳:“胚釉是跟我爸学的,造型是跟温国立,邢国正老师学的,设计是跟徐国征老师学的,当时学习的东西是比较全,慢慢积累起来的。”
晋晓红:“现在要说咱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好的太多了,现在最起码有挤泥机了,效率比以前高一些,拉胚机什么的,也更省力了,也更规整一点。”
经过不懈努力,晋晓瞳很快就展现出了在钧瓷艺术上的天赋,上世纪90年代,他的作品不仅在亚运会期间展出于北京,更有30多件作品入选国际钧瓷珍品展。然而,晋晓瞳却总觉得自己的钧瓷烧制技艺少了点什么,于是做出了个惊人的决定:恢复失传700多年的钧瓷柴烧工艺。“一切都是未知的,当时实验就是破坏性试验,这一窑砸锅了就拉倒,老母亲不愿意,但是垒窑的时候我说垒成柴窑,老娘当时就说了,你垒成柴窑我不给你钱。”
终于在21世纪初,晋晓瞳第一窑柴烧钧瓷开窑,标志着失传了700多年的钧瓷柴烧工艺得以恢复。身为徒弟的妹妹晋晓红却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更青睐能够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瓷制品。传承还是创新呢?晋晓红另辟蹊径,不断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灵感,将传统艺术和现代生活巧妙结合。
“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的营养,给它再现传统文化的精神。有些东西你要是没有人管它,它真的会消亡。”
“就是茶器这一块也是发展的比较好的,更生活化,更适合跟它的家居能融入到一块,它能做个插花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目前,我省致力打造文化高地,钧瓷作为一张“中国文化名片”,也被赋予了推介中国文化、中原文化的新使命。“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晋晓瞳师徒说,他们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力量,不断融合创新,当好“传统文化传承人”。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钧瓷文化节落户到神垕,从过去把钧瓷当做土特产,现在作为国家名片,这是一个重要的提升。”
“现在更年轻的已经加入到这个行列了,我觉得他们是注入了一种新的力量,对这个钧瓷这种基础的知识掌握好以后,再利用自己所学的一些知识,再给它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