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共产党员焦淑芬 一把“剪刀”演绎华彩人生

河南台记者陈俊杰 张宇鹏   通讯员王晓宁

“张大姐,开门吧”,6月12号上午八点半,上街区新安路街道朝阳街社区张秀云家响起熟悉的叫门声。前来串门的是一位74岁的老人,名叫焦淑芬,来这里串门的目的是为张秀云的老伴宋烈煌理发。宋烈煌老人今年已经82岁高龄,由于身患帕金森症,已经多年行动不便。

“快进快进,您自己腰腿不好还坚持朝俺家里跑,让俺老两口咋感谢呢”?

张秀云一边笑着相迎,一边不好意思的说。

“天那么热,宋师傅要是不能及时理发,身体会多不舒服,我这腰腿疼是老毛病,忍忍就过去了,”焦淑芬连连说没事。

把宋烈煌老人搀扶到椅子上,身上遮好围裙,用毛巾松散下头发,焦淑芬拿出工具开始理发,十几分钟过后,宋烈煌老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大好人呐”,理完发,由于说话困难,始终沉默不语的宋烈煌突然低着嗓子冲着焦淑芬说了句感谢话,脸上也多了不常见的笑容。

“给你理发,你高兴我也高兴,尤其看见你笑起来,这是对我最大的感谢”!焦淑芬一边朝门外走一边向张秀云老两口告别。

“每次来一口水也不喝,给她洗个苹果,不要,剥个香蕉,非得硬塞到手里才接住”,张秀云老人说,自从老伴患病行动不便后,理发就成了一件大难事,每次都要坐着轮椅出门,高档理发店太贵舍不得去,廉价的理发店人又太多,要排队半天才能轮上。

“自从焦淑芬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她就上门服务来给义务理发,每月一次,准时的很,都是主动过来,我们没叫过一次。”说起焦淑芬,张秀云老人似乎有说不完的感谢话。

KTce1Yjn..jpg.jpg

甘做一名热心肠的“傻子”

焦淑芬,1946年出生,14岁时,她从商业技校毕业,来到上街区国营理发店当上了一名理发员。工作期间,她是一名技艺精湛、服务热情的人民理发师,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1995年50岁退休后,她没有利用技术“下海”去挣钱,而是发挥余热,为上街区众多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当起了传播爱心的“快递员”。

“和我一起退休的同事,有的在家抱孙子,有的干起了第二职业。但我不愿放下手中的剪刀,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人退了,思想不能退,我要把自己的余热奉献给需要我的人。”焦淑芬老人向记者说道。

一刻也不停歇。起初,经过周围邻居介绍,以及自己在街上遇见的,再到后来社区帮忙收集,一个个老弱病残人的信息,出现在了她的笔记本上。

焦淑芬决定免费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理发服务,这一干便是24年之久。周围不时有人对她说,“老焦啊,你有这手艺,在公园里给人理发,一个人哪怕收三块钱,一个月也挣不少钱啊,你咋这么傻哩。”

听见别人这么说,焦淑芬便回答,“钱是有数的,但是荣誉是无价的,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很知足,相比小时候,已是一个天一个地,在余下的时间里,我只想做更多的善事,好事,如果这是一种傻,那我宁可傻一辈子。”

让她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还源于一件事的发生。焦淑芬回忆,那是1999年,儿媳生孩子时,发生危险,社区的人得知消息,排队来献血,最终帮助她们渡过难关。“好人总会有好报,从那之后,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来没有动摇过我做好事,回报社会的信念。”

厚厚笔记本 承载着她的“人生足迹”

“2017年9月21号上午去22街坊5号楼李秀华老人家给他剪头;下午在马路边给方师傅等三人理发剪头 ----”;

“2018年3月12号上午去学校楼1层给李师傅老两口理发剪头;3月12号中午去左照东院,给杨师傅老两口剪发----”。

在焦淑芬老人家里,记者见到了几个笔记本,里边的信息密密麻麻,记录着她的义务理发信息。

“需要上门理发的人太多,光靠脑子记不住,我就想到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哪个人住哪里,什么时候该理发了,就清清楚楚不会耽误”,她说。

朝阳街社区书记王瑞玲帮焦淑芬做过统计,仅去年一年她就为各类贫困人群上门服务达340余次,服务对象超过了300人。

她用凡人善举谱写人生“酸甜苦辣”

焦淑芬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社区居民,还有附近企事业单位的老同志、困难职工等。家住朝阳社区的潘喜莲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患有严重的脑血栓,常年卧床不起。焦淑芬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就主动上门为老人理发,还为老人编排了理发时间表。每次到潘喜莲老人家,焦淑芬都是跪着、趴着给老人理发。平时给一个人理发需要十几分钟,而给潘喜莲老人理发却要花费半个多小时。每次理完发,焦淑芬都是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当身边的人问她这样做累不累时,她总会笑着说:“虽然身体有点累,但心里却充满了快乐,因为我又做了件好事”。

焦淑芬一直把老人们当亲人,从来不怕脏不怕累。汇源小区86岁的退休教师杨卫青,四年前老伴去世后,他就一个人生活,因为儿女们不在身边,生活十分孤独。焦淑芬每次上门为老人理完发后,总会帮他洗洗衣服,打扫打扫房间。

有一次她正要去给鸿元小区的申老师理发,突然下起了大雨,焦淑芬不改约定,拿起雨伞,骑车按时赶到了申老师家。申老师见焦淑芬冒雨去给他理发,很是感动,临走时,连声说:“你真是活雷锋呀!”

“学习雷锋就要落到实处,一个共产党员,只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群众就会拥护你,爱戴你,感激你,”焦淑芬说。

家住二十二街坊的曹师傅老伴已经去世两年,是一个只有一条腿的残疾空巢老人,行动非常不便,常年拄着双拐。焦淑芬每次去她家,不仅为她剪发,而且都要帮她洗脚、剪脚趾甲、按摩,帮她打扫卫生。焦淑芬每次临走的时候,老人总是感激的说:“你对我这么好,我从心眼里谢谢你”。

焦淑芬经常到中安街社区同心家园为群众服务,有一次正在给一位老人理发时,她的心脏病犯了,赶忙把随身带的速效救心丸含在嘴里,休息一会,等病情稍微好一点,就继续为大家服务。

此外,像社区党员集中服务活动、义务巡逻、参加道德讲堂,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参加全城清洁义务劳动、到敬老院为老人理发、为农民工义务理发等等,她都积极参与。朝阳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瑞玲告诉记者,焦淑芬老人因奉献而快乐的精神,处处传播爱心的高尚品德,时时刻刻激励和影响着社区的年轻党员。

Qh5Fhy7o..jpg.jpg

走出社区 做爱心传播的“快递员”

焦淑芬平时除了积极参加本社区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还非常热心帮助社区以外其他人。但她在报纸上了解到上街区敬老院离城区比较远,很多孤寡老人理发不方便,就带上理发工具主动找上门,义务为敬老院的老人理发,这一干就是3年。

有一次,焦淑芬按照预定时间准备去为老人们理发时,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由于敬老院建在郊区,且道路正在维修施工不好走,丈夫和儿子都劝她等天晴了再去,可她却说:“等天气好了还有更多的人等着我呢”,说完拿起雨伞就往敬老院赶。当她泥巴裹着裤腿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老人们感动地说:“闺女,下这么大的雨,心里还装着我们,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真是个大好人呀!”还有一次,焦淑芬为一位81岁的老人理完发,起身刚要走,老人拉着她的手,从兜里拿出二十元钱塞到她的手里说:“这是村里给我发的高龄补贴,我也没地方花,你拿着买点好吃的吧”。焦淑芬听了这话激动地留下了眼泪,握着老人的手说“大娘,我什么都不要,只要我能定期来给你们理发,让你们天天开开心心的安享晚年,我就心满意足了。”

众人点赞  她是当之无愧“活雷锋”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工作的特殊性,几十年如一日的站立工作,导致焦淑芬患上腰间盘突出及腿部疾病。

“我也老啦,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走一段路腿就疼得厉害,而且血压也高的离谱,经常达到‘190’”,焦淑芬向记者这样诉说,即便是这样,也挡不住她心中燃烧的热情,于是她购置了一辆小型电动车当做代步工具,依旧风里来、雨里去,每天在为群众服务中奔波。

家住二十二街坊三十一栋的赵春梅老人患有严重的脑血栓,行走很困难。在一次为她上门理发时,焦淑芬主动帮助老人穿好衣服和鞋袜,理完发之后,又帮助老人把家里的卫生打扫了一遍,此外,还常常帮助老人到医院取药,使赵春梅老人很是感动。她说:“小焦啊,你说我该怎么谢你呀。”

不仅如此,像剪指甲,洗洗脚,按按摩这些事,只要能做焦淑芬便尽力去做,从不嫌弃。有些卧床不起的老人,为他们理发会很费功夫,半个小时下来,汗水便会打湿全身。用焦淑芬的话说就是,“谁都有老的一天,我若嫌弃他们,将来我老了以后也会被别人嫌弃。”

日常生活中,焦淑芬遇见需要帮助的人,总会伸出援手。她说,在自己能力之余,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焦淑芬回忆,年轻的时候,自己曾收过好多徒弟,这些徒弟多数家里贫穷,而且离家很远。很多人都知道,焦淑芬收徒不仅不收费,而且还管吃管住,这让她名声在外。

“给他们找了间房子,每天晚上下了班,我都会把她们送回住所,她们年龄小,看着她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而在徒弟们眼里,焦淑芬就是自己的“妈妈”。焦淑芬说,每天听到徒弟们喊着“妈妈”,心里温暖极了。

在焦淑芬的卧室里,贴满了“回忆”,望着近200项荣誉证书及荣誉奖章和过往的照片,焦淑芬欣慰的笑着,“我最大的动力源泉就是别人的认可,人家一句,‘老焦啊,你可真是个热心肠’,这就够啦。”

除此之外,家人的支持也给了焦淑芬莫大的动力。过去这些年,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她的孩子总会说,“妈,您去吧,家里的事就交给我们,只要您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当焦淑芬路过公园,看到和她同龄的老人陪着爱人,带着孙子在公园里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时,心里就有一种愧疚感,“这些年,自己给老伴和下一代的关心太少了”。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街坊邻居每当看到焦淑芬闲不住的样子,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她一下,对于焦淑芬来说,有了众人的“口碑”,这就够了。


文章关键词: 共产党员,焦淑芬,剪刀
(责任编辑: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