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河,走进黄河明珠、天鹅之城——三门峡

河南台记者/王发艳

“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11月9日,2019“走进黄河”集中采访活动第二天,采访团成员们来到三门峡市,感受这个生态宜居、风景秀美,有着“黄金之都、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等一大串头衔城市的独特魅力。

三门峡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地形地貌丰富多彩,既有北国的雄奇,又有江南的秀美。全市森林覆盖率50.7%,居全省第一位。在市区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黄河公园总面积2.3万亩,水域1.3万亩,是全国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每年12月初到3月初,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西伯利亚飞到这里越冬,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三门峡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大天鹅之乡”。采访中,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工作人员韩铁艳告诉记者,在中国越冬的大天鹅,三门峡市占了三分之二左右。

rWTUsEmt..jpg.jpg

虽然还是11月上旬,上千只天鹅已经迁徙至此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防凌、灌溉、减淤、供水、发电等任务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建设和运用,是人民治黄的一次伟大实践,不仅为黄河岁岁安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而且为多泥沙河流的治理开发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63oIK99j..jpg.jpg

黄河安澜 国泰民安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季利介绍,三门峡水库投运以来,充分发挥了防洪、防凌、调水调沙、灌溉供水和发电等综合效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并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以后,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迅速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同时设立了枢纽功能恢复提升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两个工作组,优化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恢复提升枢纽功能,让三门峡水利枢纽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ryz3qnIV..jpg.jpg

虢国博物馆

三门峡是仰韶文化、黄帝文化、老子文化、黄河文化、虢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和郭氏之姓的发源地。“中国之前的中国”从这里走出,是夏王朝、焦国、虢国的建都立业之地;西周初年,召公施政陕州,深受百姓爱戴,是召公德政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千古雄关函谷关,老子在这里著就《道德经》,奠定中国文化的思想之基;境内崤函古道是“丝绸之路”上唯一的道路遗址。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10个,国家级馆库藏珍贵文物共9800余件;

3UKrHsUp..jpg.jpg

“刻在大地上的符号”——陕州地坑院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 陕州地坑院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群,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也被建筑专家称为“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刻在大地上的符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它是中国民居中最有特色的生土建筑,见证了人类原始"穴居"的演变历史。

在陕州地坑院,“黑色剪纸”“陕州锣鼓书”“陕州澄泥砚”“捶草印花”“陕州十碗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被活态传承。陕州地坑院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首个互联网+智慧乡村游景区。这座民俗文化“大观园”,使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也让附近的十几个村子的村民们走上了文化致富路。

目前,陕州地坑院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努力打造地坑院遗址国家公园、中国生土建筑文化最佳旅游目的地,这里必将成为人们记忆“乡愁”的绝佳胜地。


文章关键词: 三门峡,天鹅,黄河
(责任编辑: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