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喜增 通讯员宋晓红 余梦娜 方城台
12月10日下午,方城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持召开“方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方城县近年来在非遗保护方面探索实践的相关情况。当天的新闻发布会由方城县委外宣办、县政府新闻办主任武建华主持。方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政在新闻发布会上致发布辞。
近年来,方城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非遗文化工作者致力于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一、领导重视,健全机制,切实加强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条例的组织实施。二、全面普查,逐级申报,扎实做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工作。三、坚决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着力推进非遗项目发展。四、多措并举,推动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自20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查开始, 11年来,方城县共收集线索、信息数万条,筛选出有效线索2100多条,并编辑成册,确定出重点项目1050个,并陆续于2011年公布县级保护项目33个、代表性传承人27人;2015年公布县级保护项目10项、代表性传承人21人;2017年公布县级保护项目12项、代表性传承人29人。至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省、市各级名录项目共16项,其中国家级1项:方城石猴;省级2项:拐河丝绸、方城黄石砚;市级13项。它们分别是:招抚岗篦子、赵河泥塑、益母膏、小史店竹编、尚记糕点、黄泥河膏药、博望锅盔、博望舞狮、河南坠子(方城坠子书)、张老炝炝锅烩面、葫芦烙画、博望梳篦、黄氏头针。目前,方城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整体保护工作成效凸显,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传承和发展。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南阳网》、方城人民广播电台、方城电视台、《方城消息报》《裕州心声》报以及县属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省、市、县三级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媒体记者并有关问题现场进行提问。
方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迎年、方城县文化馆馆长兼方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铁兵、方城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梁华锋就省市县媒体记者提出的:方城县在普及宣传非遗保护法规知识方面做了哪些有效工作?怎样对国宝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方城石猴”进行保护?“方城石猴”的寓意、文化内涵?申报方城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渠道和程序等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现场提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也是维护人类文化多元,促进世界趋向和谐和平的重要因素。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并合法利用,服务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