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

(本文作者系中共南阳市卧龙区委书记高贤信)

二月河先生是从卧龙区走出来的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故居坐落在绿树掩映、红墙黛瓦的卧龙区委大院内。先生生活于斯、成长于斯、耕作于斯,可以说,这里是蕴育先生大德、成就先生宏学、承载先生足迹最多的地方,先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卧龙人”。我到卧龙区委工作后,认真聆听了社会方方面面对他的颂扬评价,深感“先生之德,高山仰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民众各界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在先生离去周年之际,在卧龙区实施以卧龙岗武侯祠文化园区建设为龙头的文化强区战略过程中,念及先生对南阳传统文化宣扬的毕功尽力,回想起与先生交往的一些杂谈往事,随笔记来,以飨读者。

初识先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那时,我正奋战在省内外交通公路建设第一线。当时的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长曾在方城县做下乡知青多年,对南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从项目一线回宛之际,他特意嘱托我去看望二月河先生,并讨要新作签名。因此我与先生约定到家面叙。那是一个傍晚时分,刚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个表面锈迹斑斑的煤炉上,架着一个没有盖锅盖的铝锅,锅内几节羊骨头随着沸腾的汤水起起伏伏,蒸腾的热气在这只凹凸不平的沧桑老锅中逸散开来。先生迎我进屋后,我匆匆浏览了这位已是著名作家的斗室。方寸之地,陈设甚是简单,一张不大的书桌上随意摆放着一些作品手稿。我与先生就在书房内促膝而谈。我们从先生的创作方向,谈到了创作上的一些史料支撑,又说到湖南籍作家唐浩明创作的“晚清三部曲”,并与其“落霞三部曲”进行对比。先生对唐浩明先生的文学造诣推崇有加。在我看来,二者都是写清代明君贤臣。唐浩明先生的“经世致用”与二月河先生的“重实轻名”造就了他们在创作方向上的差异。前者用文学手法探索三位名臣在大变革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后者用行云流水的文字描写了气势恢宏的帝王御国盛世蓝图。当我提起“南唐北凌”之说时,先生很是高兴,却谦虚地说自己是没法与唐浩明先生相比的。还有一个印象较深的话题是先生参评茅盾文学奖未达一事,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芥蒂,满是失之泰然的豁达。

 当时,我看到他艰苦的创作环境和简陋的研究条件,发自内心地敬佩先生对文学的坚韧与执着。尽管他没有优越的史料占有条件,没有良好的创作环境,却写出了多达500万字的史学领域经典之作,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精神食粮、科普了历史知识,也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到衰提供了经验教训,为探索社会治理结构提供了遵循帮助。他那艰苦卓绝、孜孜不倦的为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为了弘扬他的这种精神,我们要更加关心关爱先生所钟爱的作家群体,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研究创作条件,让他们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去推介卧龙、宣传南阳。

与二月河先生结识后,我不时受朋友之托,找先生讨取签名。但由于工作繁忙,深谈不多。适逢2004年初夏,田永清将军回宛,卧龙区档案馆的吕琦女士热心地邀我参加了田将军与二月河先生和夫人的餐叙。当时我们谈到美丽的白河,先生朗声道:“我们的白河水面是好几个西湖!”他为母亲河的烟波浩渺、格局之大而自豪。出于对西湖千百年来形成文化积淀的浅显认知,我就不恭地与先生争论了起来。我说名山名水因名人而名,名山名水应该有它的文化支撑,但是,我们古老的白河中,南阳的历史文化没有与之很好地融合展示,如果拿白河与西湖相比,无异于乞丐与龙王比宝。我接着说道,我们白河可有苏小小的传说?可有梁祝的故事?可有许仙白素贞的爱情?先生听后思忖良久,对我的说法未置可否。而后,先生在散文《初记白河》中就提到,要把白河的“学历”弄清楚,刘秀“粜米渡口”应该就在白河这片方寸之地,刘秀的妻子阴皇后也应随丈夫来了南阳,在白河边“浣衣梳洗”;张衡、张仲景等南阳名人,也应在白河边读过书、在白河边游玩过。同时,先生多次在一些场合谈到白河,提出“没有文化的白河是苍白的”,主张把南阳的历史文化从“线装书”、从博物馆走向群众。

我从与先生的这次思想碰撞中也受益匪浅。带着这种思考,在我从事城市管理工作期间,就撰写了一篇《畅想白河》,主张发掘南阳文化底蕴,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共同打造南阳历史文化名河。一幅幅画卷在我们的谈笑中清晰地展现在市民眼前,雪枫大桥以彭雪枫将军命名,警醒人们要“牢记历史,不忘使命,砥砺奋进,振兴中华”;以历代先贤光辉事迹凿刻壁画、造亭台、撰楹联,点缀在卧龙大桥、仲景大桥、光武大桥等桥梁两岸,旨在宣传厚重的南阳历史文化;修复奎章阁和梅花寨南寨墙、雕刻城市名人塑像、新增家训广场等文化工程,是为恢复“於显乐都,既丽且康”的千年荣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传承发扬了文化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内涵,彰显了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先生的人格,耐人研学。二月河先生情系南阳,成长于卧龙,对南阳这块古老大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一直关注着先生的思想脉络,对他的散文、漫谈都有所了解。先生朴实敦厚、随和自律、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在区委大院居住多年,深居简出,很少向区里提出要求,这是先生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介文人、作为一位普通市民磐石般的文格和操守。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夫人、女儿在做人做事方面都非常严谨。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当500多万字的“落霞三部曲”问世后,炙手可热,好评如潮,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知道二月河,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他称这是人生的“佐料”。随着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先生越发声誉鹊起,但他依旧朴素如初。先生作为“南阳名片”,从来没有把它当作创收的资本,而是在用自身的影响宣传南阳的文化,提升南阳的知名度。数十年间的讲经传道,使更多人了解了南阳、喜欢上了南阳。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社会,把书稿收入捐赠工会用来帮助下岗职工,捐助给希望工程用来培养青少年,捐助给农村用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是鲜为人知的慈善家。作为中共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以‘文’化天下,释放道德的‘治理能量’”的倡议,积极宣传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拳拳报国之心,令人敬佩。今年春期,我在中央党校学习,同班同学中有来自先生故乡山西昔阳者,先生的一生经历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话题,同学对先生的作品也青睐有加,对先生的品格更是赞不绝口。

 “二月河开凌解放”。先生是我们南阳的文化名片,是我们卧龙的乡贤,是我们南阳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当前,卧龙区正致力千古名胜、天下第一岗——卧龙岗的恢复重建,正在实施以卧龙岗武侯祠文化园区、独山风景区、龙王沟风景区、张衡科技文化园区为核心的文化强区战略。在这卧龙腾飞的大好时刻,我格外想念先生,相信如果先生健在,以先生的才学和对卧龙的情结,一定会乐于参与其中,积极建言献智,助推卧龙的文化复兴大业。

 先生晚年曾回到山西昔阳老家,重温故土,游览了“三晋”的河山,特地去了晋城的皇城相府。关注到了先生行踪,我忽然想到皇城相府内康熙写给老师陈廷敬的一幅楹联,可以用来归结先生暮年的追求和情怀,那就是“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在先生离开我们周年之际,聊记二三事,以慰先生。

 

文章关键词: 二月河,著名作家
(责任编辑:南阳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