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光、施光南:抒写希望在田野

1981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国库券开始发行;我国首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这一年,那就是“希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蓝图。短短几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任《歌曲》月刊编辑的陈晓光在安徽、四川农村等地体验生活,农村改革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让他内心萌生了一种要说话的欲望,仅用3小时就激动的写下了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

OZODlCpd..png.png

歌词写好后,陈晓光把它交给了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歌词写下了硕果丰收的甜蜜。施光南看了歌词,被其中散发出来的激情所鼓舞,几个小时后就完成了谱曲。施光南把民歌、戏曲和进行曲融合在一起,音乐旋律既体现出浓郁的时代精神,又洋溢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oFZnQSQx..png.png      《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是一首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的歌,通过对田野的赞美,抒发了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歌颂了新生活、新时代。歌词把希望和未来巧妙的结合起来,既歌颂了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变化、新面貌,又憧憬着富裕、兴旺而幸福的未来。优美的旋律,极富感染力的歌词,在80年代的青年中影响很大,很快流传开来。

KakgRNwt..png.png

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作为共青团中央推广的歌曲之一,并作为1984年国庆“建国35周年大庆活动”的集体舞歌曲,不仅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曲目。2007年9月,这首歌被作为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搭载的歌曲,送上了太空。

UAdLsP9L..png.png

本期撰稿:武晶晶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武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