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伏了!我们将迎来一年中比较“凶险”的时段——从8月21日到9月23日(秋分)。
这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虽然“凶险”的说法有些夸张,但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此时确实容易复发和加重。有人形容这段时期的天气是“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就导致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今天出伏了!我们将迎来一年中比较“凶险”的时段——从8月21日到9月23日(秋分)。
这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虽然“凶险”的说法有些夸张,但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此时确实容易复发和加重。有人形容这段时期的天气是“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就导致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霉菌生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便会生长繁殖。
之前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室内。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这可以说是对盛夏带给人体超常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利于机体恢复。在这种状态下,人体应变能力可能下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一点。
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这时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可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渡,气候逐渐干燥,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现在这个时候,天气变化和温差都特别大,呼吸道的黏膜不停地承受着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刺激,同时身体的抵抗能力也下降了,一些病毒微生物就有了可乘之机,一不小心呼吸道感染后就感冒了。
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另外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对于中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得多。一般着装以感到凉爽、不觉寒冷为准。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因此“秋冻”同时要注意脐部保暖。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例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 也不能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
平时不要喝太多的水或者喝水太快。因为如果喝水太多或者太快的话,会让体内的水分迅速增加,加重心脏的负担,有时候还会感觉到呼吸难受、胸闷等。所以喝水只需摄取自己所需的水分即可,也不要喝水太快。
秋季吃冷饮的危害是很大的。秋季本来昼夜温差大,温度较低,人体免疫系统容易遭到侵袭。如果吃很多冷饮,会使得胃内的温度降低,从而影响胃酸分泌和消化酶作用,影响胃的正常消化。
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且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胃肠不好的朋友,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出伏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因此要注意保暖,不可贪凉。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子、毛巾被之类的被褥抵御夜凉侵袭。感冒、颈椎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作,很大程度上与贪凉有关。
来源:健康与长寿、半岛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
广告服务:0371-65889111 热线:65939000
通信地址:郑州金水区纬一路2号广播大厦 邮政编码:450003 邮箱:hndt65939000@126.com
ICP:豫ICP备14003020号 河南省互联网第三类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证编号:012016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