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喜增 通讯员廖涛 高方
从南召县城东行7公里,城郊乡东庄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几排黄墙红瓦的新居格外醒目。东庄村属于地质灾害区,村前邻近S331国道,交通便利,村后一座大山横亘中间,不仅挡着群众出路,而且山体极易滑坡,群众深居山内,鲜有人至。
王天常家在村子最后面的山坡上,是3间冬冷夏热的土瓦房。由于先天残疾,他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儿子几年前遭遇意外,家里欠了不少债。
易地搬迁政策一落地,包括王天仓常在内的13户群众第一批搬迁入驻东庄村易地集中安置点。“我家没花一分钱,第一批搬进新社区,这里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完全变了样,感觉很幸福!没有国家好政策,我一辈子都走不出这大山!”根据南召县易地扶贫搬迁方案,52岁的东庄村村民王天常一家3口在2017年春节前住进75平方米的新房。之后,王天常加入村里裕达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活发生明显的变化。“新房子有了,只要踏实肯干,生活感觉越来越有奔头啦!”
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共投入资金420万元,完成了集中安置点项目25套2650平方米住房建设,安置贫困户25户106人。同步配套文化广场800余平方米,健身器材、文化广场、戏台等设施,极大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南召县小店乡兴苑社区距离乡政府驻地两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2017、2018两年集中安置了深山偏远的贫困群众,7个行政村、72户、26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陆续搬进新家。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6--2018年小店乡建设皇城村、马庄村和兴苑社区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49户、552名贫困群众喜迁新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搬迁贫困群众高兴的顺口溜:搬出大山,天地变宽,吃喝不愁,遍地是楼 ;搬离穷窝,幸福安康。
为解决贫困群众搬迁后致富增收问题,小店乡在集中安置点投资100万元建成精准扶贫就业车间2个,引进足球加工企业和蜂蜜加工企业,吸纳安置点群众和附近村内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在家门口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距离小店乡政府20公里的马庄村,2016年启动易地搬迁建设项目二期,马庄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62户、232人。
小店乡马庄村贫困户朱春香从深山里搬迁到村里集中安置点,在临近的建坪村中药材加工扶贫就业车间务工。“原来的小山村交通不便,农资进不了山,山货卖不出去,呆在深山自己人生没有出路,孩子未来没有希望。从深山区搬到安置区,从土坯房搬进新楼房,没想到俺也成为朝八晚五的‘上班族’,没想到俺的人生有了新活法。”朱春香高兴的说。
“十三五”时期,南召县把实施易地搬迁工程作为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有力举措,对散居、独居在海拔高的深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鸭河口水库淹没区的贫困人口,实施“出山离库”,让群众彻底搬出“穷窝”。经过精准识别,最终确定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为2872户9739人。其中:2016年完成搬迁741户3030人,2017年完成搬迁524户2041人;2018年完成搬迁1607户4668人。通过3年努力,全县所有搬迁群众的建房、分房入住、旧房拆除和复垦复绿任务全部完成,入住率和拆旧复垦率均为100%。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召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扶持涉农龙头企业、种养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选育名贵中药材、苗木花卉、艾草集中连片种植,建设特色产业种植基地,让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主动融入特色产业发展。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标。南召县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实现安居乐业。规划建设的35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注重易地搬迁与发展产业、就业创业相结合,围绕石材加工园区、玉兰苗木花卉种植基地、香菇种植园区、国家储备林园区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扶贫产业布局,鼓励引导有一技之长且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进入产业基地、就业车间务工,实现了贫困群众群众“搬得出、稳定住、能致富”。
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说:“我们聚焦‘搬得出’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在城镇、景区附近,交通便利,环境舒适,让百姓乐意搬迁;聚焦‘稳得住’,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齐全,让百姓乐享安居;聚焦‘能致富’,提供就业帮扶,建立扶贫车间,让百姓增收有保障,从而实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