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两代人的对话】那些年我们坐过的公交车......
2018年08月20日 10:27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河南台记者潘语怡
如今,坐在冬暖夏凉、软质座椅、行车平稳的新能源混合公交车上,
您是否还会记忆起铰接车、无轨电车、三型车、四型车……
这些老旧的公交车车型?
“车顶上那不是有电线吗,当时都说那叫大辫子,连着上边好多电线网,公交车就按那个线路走。”
这是无轨电车。1979年,郑州第一辆无轨电车“站”到了道路中央。
“铰接车它有个转盘,转盘那缝隙有风,你从座位下面那的空当,还能看见路上的石子。”
这是1989年,铰接车走进郑州市民的生活。
郑州公交公司创立之初只有8台车。挤、班次少、不舒服,就是早期公交车给市民留下的最深记忆。
“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
这是1996年,70后公交车车长吕巧凤驾驶公交车的最直观感受。她说,除了两名售票员的售票、报站声,还有紧挨右手的发动机隆隆噪音,和夏天流不完的汗,下不去的痱子:“过去几乎没有助力,就凭你的力气去拉方向盘,来个人撕个票来个人撕个票,当时是喊话器,全都用嘴报站。”
这种情况持续到2000年才有所改善。
现如今,作为驾驶着新能源混合客车的90后公交车长刘家鑫,智能报站系统、4G监控摄像头、GPS智能化调度管理,让他一个人就能照顾好全车乘客:“现在车上都是高科技了,都是自动档,车门防夹系统,GPS定位,像吕老师那种老式的,车发出去,调度员基本上不知道车走哪了,现在车GPS定位,车你到哪了,出现啥情况,是坏了还是事故了,基本上都可以通过GPS汇报给管理人员。”
吕巧凤:“(一条线)四趟车,四公司当时九几年的时候7、8条线就,整个郑州公交公司也就20多条线。”
刘家鑫:“我们现在有32辆,快的话高峰期4分钟一班,正常的话就是5到10分钟。”
吕巧凤那个年代的公交记忆已经不复存在。刘家鑫说,特别是近五年来,郑州公交改革更是“加速跑”:
出门怕堵车?2009年开始,郑州BRT快速公交带您走专道:“BRT建成在当时大大缓解了郑州市的一些交通状况,因为当时没有快速路,老是堵车。”
如果单位有特殊需要,2015年,郑州还能申请定制“私人公交”:“只要客运量达到,我们就可以专门给它(定制)。这辆车就是定制车,从省人民医院发到中牟,上完人以后,就不再停了,直接到终点站了。”
下了地铁,或出门买菜,离家还有一段不长不短的尴尬距离,2017年开始,无缝衔接的社区公交给您送到家门口:“从社区到社区,居民外出买菜,会途径小街道、学校、菜市场,给居民提供方便。”
从有人售票到无人售票,从市内公交到城际公交,从限时限点到路路通公交,截至2017年底,郑州公交有6180台车,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9成,公交线路有342条,在中心城区已实现了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更令人可喜的是,2018年,郑州又成了全国为数不多进入“全面扫码乘车新时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