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栏目> 农村广播> 农资家家乐> 正文

农业灾变作物病害应对方法

2019年07月27日 11:58 来源:河南农村广播

《创富路上》节目由河南广播电视台与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播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提醒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点击收看节目视频:

      在农业生产当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农业灾变以及难治的作物病害,如何综合利用抗性诱导,通过增强作物基础抗性,解决这多种农业技术难题?濮阳市农科院研究员郭红甫和他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农作物发生灾变补救方面有了新突破。

 濮阳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纪委书记 郭红甫

嘉宾简介:

郭红甫,现任濮阳市农科院二级研究员、纪委书记。研究方向为农业灾变补救研究和作物难治病害药剂防治研究。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研制出通过国家登记的新农药4个、新农肥2个。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等称号。

作物难治病害  农业灾变

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气候、劣质农资的危害等不良影响,进而可能使农作物发生逆变,从而造成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甚至大幅度减产。

所谓作物难治病害,包括作物枯黄萎病、作物病毒病、作物根结线虫病等,均被视为作物的“癌症”。

所谓农业灾变,不仅包括不可控的不良气象因素、不适宜的农事操作、劣质的农药农肥等引致的作物外源直接伤害,如除草剂药害、激素药害、低温冻害、盐碱害、涝害、热害、昆虫次生危害等,表现为畸形黄化、僵苗矮缩、落叶落雷、落花落果、花而不实等非正常生长,直至死亡;还包括不可控高温、高湿、长期低温多雨、酸雨等不良气象因素、土壤污染、土壤胁迫、空气污染、污水灌溉等不良环境因素,降低了作物系统抗病性,诱发了环境胁迫性病害,表现为扭曲型、腐烂型的真菌感染或细菌感染,如新的难治病害玉米顶腐病等。

如何应对农作物病害和灾变

作物难治病害药剂防治研究方面,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成果有2个,一个是防治作物病毒病的发明专利新农药“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另一个是防治作物枯黄萎病的新型多功能肥“克萎星”。

新农药“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首次同时解决了作物病毒病药剂防治、作物外源伤害补救、作物病毒病与外源伤害不易区分而误诊误治等3项技术难题。

农业生产中,作物病毒病均多表现为畸形黄化、僵苗矮缩,显症机制均是代谢失调、内源激素失衡,与农业灾变引起的植物伤害症状、显症机制相似,二者很难区分。目前市场上推行的作物病毒病的防治药剂,均为抗病毒剂,或生调剂与抗病毒剂的混剂,不能解决内源激素失衡问题,治疗效果差。

      本项研究利用抗病毒和抗性诱导的协同作用,在钝化病毒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内源激素失衡,重新构建了比例协调的内源激素系统,不仅适用于病毒病,也适用于除草剂药害、激素药害、盐碱害、低温冻害、热害、涝害、或昆虫次生危害,使用时对症用药即可,不用区分发生原因,简化了使用技术。在正常水肥条件下,辣椒、瓜类、番茄等,在营养生长期,也就是开花结果前,喷施3—5天后生长点长出正常新叶;在生殖生长期,也就是开花结实后,可以维持叶片不衰亡。

三种病毒病只能防,不能治,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主要原因是潜伏期太长,达20多天,显症时生长点已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

防控枯黄萎病的新型多功能肥“克萎星”,利用抗性诱导,将传统的以杀菌为目的“对抗疗法”创新为“诱抗疗法”,通过调节作物体内活性氧代谢,促进病原菌有毒分泌物的分解,消减病原菌对作物的毒素损伤,促成病原菌与作物相容共生,使枯黄萎菌侵染株隐症不发病。传统的防治方法是杀菌剂,所有杀菌剂均不能进入病原菌所在部位维管束,是杀菌剂防治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克萎星在国内首次解决了作物枯、黄萎病发病期间叶面喷施的药剂防治技术难题,不仅防控棉花枯黄萎病、茄子黄萎病、瓜类枯萎病、花生根腐病等效果显著,而且对苗立枯病、重茬病、细菌性叶病、真菌性叶病、根腐病、以及不明原因引起的偏向于腐烂的难治病害,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棉花烂铃病、葱灰霉病(葱干尖病)、玉米顶腐病、玉米茎腐病效果显著,喷施第2天即可见病症无发展。

使用中应注意啥

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克萎星、植力源使用时,提倡单独使用,可与混配后不产生沉淀的杀虫剂、杀菌剂混用,不提倡与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混用,禁止与矿质元素叶面肥混用。

禁止与矿质元素叶面肥混用的原因是:一是可能产生沉淀;二是改变了矿质元素比例,三是矿质元素吸收为主动吸收的耗能过程,抗病或解害亦是耗能,产生能量拮抗。

传统的理念误区是喷施叶面肥有益于病株或受害株生长,其实不然。叶面肥可以促健苗提高作物抗性,提高防病抗害能力,但发病或受害后相反,主要原因是能量竞争和能量拮抗。营养和能量是不同的概念,营养有利于生长,能量有利于提高抗性、自我修复,发病或受害后的植株急需的不是生长。

来源:河南农村广播《农资家家乐》节目组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


广告服务:0371-65889111 热线:65939000

通信地址:郑州金水区纬一路2号广播大厦 邮政编码:450003 邮箱:hndt65939000@126.com

ICP:豫ICP备14003020号 河南省互联网第三类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证编号:0120160000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159号